首页
施氏委员会
会员黄页
施氏精英
施氏源流
施氏资讯
宗祠巡礼
施氏会刊
施氏家谱
人才招聘
联系我们
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
施氏委员会

地址:晋江市深沪镇首峰村
沿海大通道深林宫旁边景光楼
电话:0595—88286565
传真:0595—88297575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http://www.fjssw.cn
泉州临濮
百年老街剧头铺

百年老街剧头铺

 

 

 

 

永春剧头铺施姓于明永乐22年(公元1424年),从晋江衙口十二世迁入永春至今有590多年,传至二十三世(从晋江衙口一世评事公算起已传至三十五世),人口2600多人。

永春剧头铺(现永春县吾峰镇吾中村)位于县城西北部的天马山西麓。吾峰境内有吾中村茂林山、吾西村大宫山、枣岭村龟子寨,三山形似三龟,首尾相望,竞走溪边,民谣说“三龟并排走,铜锣把水口”。铜锣指枣岭村寨子山,把守吾峰东大门,溪水从山麓东流而去。因龟鳌同类,以鳌为雅,故称鳌头,改为鳌峰,后取方言谐音,以“吾”代鳌,鳌中改吾中。

剧头铺,宋元时期在这里设驿铺,因称铺街,为永春、德化、大田三县重要交通站点。街道长约200米,宽约2米左右,卵石路面,两旁为土木结构小平房店铺。走进古老的剧头铺,你会感到时代的沧桑变迁。

  剧头铺距县城十里,正应那句“十里一长亭”。它是当时永(春)德(化)古道上一个重要的中转站,现在的旧街尚存有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旧式店面,从中可以想像昔日的繁华。

明朝万历年间,祖籍永春湖洋的会元、状元庄际昌未登第前,曾在剧头铺附近的吾峰社学(大宫)任西席,为表其鸿鹄之志,在水源溪的鲤鱼石(长约六米,宽2.5米)题诗:“溪声雷响浪花开,鼓翼奔流亦快哉;云岭遥排天马出,乘风直破龙津来。”该诗刻于鲤石。

南宋绍兴二十五年(公元1155年),朱熹游历永春,曾寄寓于此,并赋《宿大剧铺》诗一首:“王事贤劳只自嗤,一官今是五年期。如何独宿荒山夜,更拥寒食听子规。”(大剧铺即剧头铺)清乾隆五十一年(公元1786年),永春知州郑一崧书朱熹此诗并刻于石碑,立亭名“谷音”,取“深谷跫音”之意。今亭废,碑立于吾峰旧卫生院前,额篆“先贤遗迹”四字,另有明万历年间碑刻两方,其一额题“古今流芳”,文字追记朱熹行踪,其一为《剧头铺记》,石皆多风化,字迹不清。

  徘徊于诗碑前,我们不禁悠然怀古。当时朱熹任同安主簿期满五年,年仅26岁,但少年壮志未酬,更兼旅途困顿,不免有牢骚之语。从朱熹诗中亦可见当时的剧头铺还比较荒凉,后来渐渐人烟辐凑,聚成小集镇,商旅小贩络绎不绝,将闽北的土特产经此运往五里街,外地的货物也经此运进深山。

铺街的独拱石桥(剧头桥)和古榕树是这个古老驿铺的见证。铺桥,位于剧头铺,是一座单拱石桥,桥面墩有一株参天古榕,覆盖古桥及大半街道,像一把很大的凉伞。有咏榕绝句诗:“自从昔日分携手,直到桃西始有家;寄语桓榕诸好友,青葱今已拂云霞。”铺桥始建于明朝成化年间,由欧以文用木板架设,建成一座柴桥。清乾隆四年(1839年),由蓬壶人尤锡观、尤锡兰昆仲重新修建一座单拱石桥(长20米、宽3米)。1849年该桥遭洪水冲毁,后由施双溪、施炯衷为首筹资再兴建。古代永春通向德化的官道,是由官田起,经霞陵、九府巷、枣岭、剧头铺,越虎豹关入德化。每日商旅行人往来不断,挑夫们担着闽中西地区的红姑、香菇、笋干、纸品、瓷器、木炭等山货,到五里街许港或东关桥下,装船顺流而下,直抵南安、泉州,有的再装上泊于泉州港口的远洋船舶,走上漫漫“海丝”之路。沿海的棉布,鱼虾、食盐等手工业和海产品源源不断地运往内陆。

桥西巍巍屹立的古榕,绿阴婆娑,默默迎送走过古桥的行人,守护着小镇的安宁。

今日的吾峰镇已在剧头铺旧街附近建起一条新街,古老的驿站将焕发新的生机。

通讯员 施自补

2017年8月28日

 

发布时间:2017-8-29  返回上一页  
 
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施氏委员会监制 Copyright©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:闽ICP备 08004645号 www.fjssw.cn 技术支持 QQ: 241565696